• 中國化妝品代工廠正面臨新一輪洗牌

    2017-11-04 12:18:22 admin 445

    監管加強,原料上漲,外資代工企業加速擴容,中國化妝品代工廠正在面臨新一輪洗牌。

    去年初,國家推行“兩證合一”政策,規定各化妝品生產企業需在規定時間內進行生產許可證的換新,未取得新證的企業將不得從事生產工作。截至今年,廣東省近900家企業關閉。

    與此同時,隨著生產監管力度加強,生產要求、投入成本、客戶需求也逐一發生改變,再加上來自外資代工巨頭的挑戰,本土中小型化妝品代工生產企業無疑處境越發嚴峻,中國化妝品代工市場正在迎接新一輪洗牌。

    1、監管加強無可遁形中小生產企業難以維系

    自今年1月1日起,未更換取得《化妝品生產許可證》的企業將不得從事化妝品生產,此次“兩證合一”對企業質量管理體系、廠房與設施要求提出更為細致要求,未實行國際通用GMPC或ISO22716的化妝品生產企業則面臨無法申請新證的風險。

    此前《廣東省化妝品護膚品生產企業名錄2017最新版》披露了1713家化妝品生產企業信息,相較于去年廣東省內持證的2598家企業減少了885家。

    除去“僵尸”企業和生產山寨、假冒偽劣產品的工廠外,監管高壓下,一批中小型生產企業因利潤難以維系高額生產投入而面臨淘汰。

    據悉,合格的化妝品代工廠其生產車間應按產品工藝環境控制需求,分為清潔區、準清潔區和一般區,同時企業生產也需滿足環保法規要求,因此,廠房設計、潔凈生產環境、配備完善,污水廢氣處理設備等硬件投入,對一些中小企業而言是不小的考驗。

    監管升級帶來的壓力還不至于此,有業內人士表示,由于供給側改革及企業生產的環保要求提高,部分工廠的產能升級受到影響。“原計劃今年新建的工廠,需要再做調整。”這無疑也降低了一些中小型企業的營業能力。

    此外,生產原料及包材價格近一年來迅速攀升,也增加了企業的生產投入。種種現實,都令實力較弱的中小型企業難以跟上市場發展的步伐。

    2、原料價格上漲低價優勢不在

    低價,被不少生產企業視為最大壓力源。有行業人士透露,由于上游市場價格較為透明,過度壓低價格可能意味著以次充優、偷工減料甚至魚目混珠,而不愿放棄底線的企業則可能面臨客戶流失的風險,讓各企業都背負巨大壓力。

    自去年起,表面活性劑、油脂等大眾原料價格上漲迅猛,例如,AES(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鈉)的價格從2015年5000元/噸上漲至10000-11000元/噸,無疑再度壓縮了生產企業的利潤空間,若仍以低價換訂單,則未必有效。

    與此同時,面對原料價格上漲,有品牌開始將目光投向價格穩定、性能更優的氨基酸表面活性劑、有機硅彈性體等價高原料。

    瓦克(中國)負責人表示,近幾年有機硅的價格也有一定上漲,但對比當前有機硅的應用范圍和效用,從長遠看,提升產品性價比的有機硅原料價格卻在下降。“既然生產成本必須要增加,為什么不選擇效果更好的原料呢?”一名原料供應商說到。

    逐步放下“低價”執念的品牌客戶,也開始將關注點從價格而發散至品質、個性化賣點與創新力上,低價不再是衡量合作的唯一標準。

    據悉,擁有無防腐專利技術的澳思美日用化工(廣州)有限公司2016年營業額增幅近20%。而天圖精細化工有限公司的初步估計,公司主推的便捷使用且有效減少防腐劑添加的噴霧類產品,今年上半年訂單量增加了20%。

    未來,低價的優勢效用將會更小。廣州靜美化妝品科技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現在上游市場正在經歷一場洗牌,沒有實力就會被淘汰。”未來企業的長久發展必須以技術作為核心競爭力。據悉,今年初,廣州靜美化妝品科技有限公司與德國維客樂公司達成合作,引進一系列高端彩妝生產設備,并計劃在高端領域投入更多資金與精力。

    3、外資工廠迅猛擴容代工市場洗牌加速

    隨著中國化妝品市場的快速發展,外資化妝品代工企業也加速了中國市場的征程,它們或新建工廠提升產能、拓展多渠道客戶擴大市場影響力,抑或優化面膜及彩妝等中國市場暢銷品類。無疑,中小生產企業也面臨著來自外資代工企業的競爭。

    例如,韓國科瑪、蔻詩曼嘉均籌備在中國的擴建計劃,而托尼魅力在華子公司美柯斯化妝品有限公司已于去年動工,今年初,科絲美詩彩妝基地正式落成,著重彩妝和面膜生產,預計年產能可達3.5支彩妝及10億片面膜。

    憑借在國際市場的影響力,外資化妝品代工廠助推品牌的國際化進程,也成為其特有優勢。例如,將中國市場作為目標市場的瑩特麗,在推進“360度服務體系”的同時,匯聚韓國、瑞士等生產研發資源服務中國市場的產品開發,并基于全球市場優勢為中國企業的發展提供建議。

    科絲美詩也通過開設天貓旗艦店、舉辦化妝品科學研討會,為中韓化妝品提供更多交流方式。據悉,2017年科絲美詩中國區銷售有望突破25億元,增幅超過50%。

    與此同時,外資代工企業強勁攻勢也引起國內企業的警覺。

    一方面,伊斯佳、綿儷、靜美、芭薇等實力較雄厚的代工企業紛紛籌備工廠建設及產能升級,繼續實現技術與創新力升級。

    另一方面,本土化妝品代工廠也主動與國際市場接軌。據悉,諾斯貝爾目前已與澳美地區客戶展開合作,且今年計劃參展的18場化妝品展會中,半數面對國際市場,以進一步加速國際客戶的開發進程。而諾斯貝爾、綿儷均在去年成立的韓國研究所,并相繼推出研發新品,建立更廣泛的影響力。

    可以看到,不論是外資企業的強勢發力,還是本土大型代工企業的快速崛起,都加快了中國化妝品代工市場的“洗牌”,跟不上市場變化速度就意味著落后,這對于小型生產企業而言,無疑面臨更大的挑戰。而另一個現實是,由于競爭對手積極拓展業務,這些企業還將面臨優質客戶分流的風險。

    某新三板化妝品OEM企業負責人透露,該公司的客戶結構以電商、微商以及直銷客戶為主,其中微商客戶數量最多,而年銷在50-500萬元的中小型微商占據了其中50%。目前公司除了發展優質客戶外,更計劃從訂單量和品牌發展等方面進行客戶篩選,優化現有客戶結構,從而保證服務質量。“不能否認,中小型微商客戶穩定性較差,相對而言會令公司承擔更多風險。從長遠規劃,公司將傾向訂單量大、品牌質量高的客戶,尋求雙贏發展。”

    總而言之,隨著監管加強,原料上漲,外資化妝品代工廠加速擴容,中國化妝品代工企業正在面臨新一輪洗牌。



    標簽:   化妝品代工
    天堂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