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代殘忍落后的動物實驗,運用納米技術、基因組學和計算機模擬等高新技術建立更安全、有效、經濟的毒性檢測法,中國化妝品產業正在經歷一場全面提升、追趕國際先進標準的跨越式發展。
“引入國際領先的體外毒物測試技術,對于中國化妝品產業的升級換代與國際化發展是一個重大機遇。”廣州華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法規和技術顧問瞿小婷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
化妝品產業發展毒性檢測新技術
化妝品是人們裝點外貌的日常消費品,也是一個日益蓬勃發展的產業。但在化妝品作為商品推向市場之前,傳統上都要經過殘忍的動物實驗,以測定其含有的化學物質對人體的傷害程度。
不僅實驗方法殘忍,而且因為實驗動物與人之間種屬、體積、施用劑量與期限不同,環境安全數據缺口巨大,交叉學科的發展對納米毒性、神經毒性乃至內分泌干擾的測試要求超出了傳統毒理學范疇。”瞿小婷說,動物實驗已經不能滿足化妝品產業的發展需求,并且飽受詬病。
瞿小婷認為,非動物測試是一個市場分化的關鍵時期,抓住機會可以實現產業升級、行業自律,在夯實本土市場的基礎上,更能與國際先進水平接軌。
國家食品安全檢測重點實驗室研究員程樹軍在署名文章中指出,在毒性測試由體內動物研究向體外試驗轉變的技術變革過程中,中國的日化工業目前正面臨消化吸收和二次創新的機遇。
2016年9月中國政府出臺的《消費品標準和質量提升規劃(2016-2020年)》提出,改革標準供給體系,構建政府主導制定標準與市場自主制定標準協同發展、協調配套的新型標準體系。
瞿小婷指出,現階段,測試光敏毒性的非動物性3T3紅外攝取光毒性測驗已經被中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所采納為化妝品安全評估方法之一。此外,還有一些動物實驗的替代方法在優化過程中,一些方法已被認可為行業標準。
“一些公司和研究機構都在開展體外毒性測試方法的工作。”她介紹說,實踐證明體外毒性測試方法較之傳統動物實驗法更節約成本,更經濟高效。
程樹軍指出,進入21世紀以來,在動物實驗3R原則(減少、優化和代替)和現代科學技術的推動下,在全球法規相互影響、檢測標準協調一致的進程中,不使用動物進行實驗的毒性測試替代技術(也稱體外技術),正從發達國家向新興經濟體延伸。在此過程中,必將有中國的機構在吸收消化的基礎上再次創新和拓展應用。
“首先是歐盟實施了禁止和限制動物實驗的法規,之后東歐、日韓、東盟、北美、印度等地區認同了全球產品安全檢測標準和技術上的這一變革。”他說。目前,ISO等國際標準化組織已采納并發布了40多項替代方法。歐洲替代方法驗證中心和美國機構間替代方法驗證協調委員會等機構驗證和認可的替代方法已超過60項。
化妝品產業發展毒性檢測新技術
“這些替代方法完善并構成了保障日用化學品環境和健康安全的技術標準體系。”程樹軍說。
“許多國家都把新的毒性測試技術的研發上升為國家科技發展略或政府支持的長遠規劃,帶動了研究機構和企業資金的大規模投入。”程樹軍表示,組織工程技術、干細胞技術、高通量篩查等現代生命科學的成果,正應用于替代方法的研發過程,新興技術服務產業和市場已初具規模。
目前,全球已有很多化妝品企業采用“零殘忍”、科技含量高的體外替代技術測試產品毒性。“中國本土化妝品加工廠想要達到國際先進標準,并走向世界,運用非動物實驗的體外替代技術是必然選擇。”瞿小婷說。
(本文摘自360化妝品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