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十年的歷史長河中,中國化妝品產業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化妝品OEM到ODM再到OBM。發展到今天,中國化妝品造業已是另一番光景:越來越多的制造商在不斷提高生產效率的同時,也愿意花費更多的心思在產品創新和技術研發。
緊跟經濟增長大潮,成為中小化妝品OEM加工廠新出路
中國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與全球經濟聯系日益緊密,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矚目的外商投資首選之一,從1978到2017年,中國GDP年均增長超過7%,中國經濟實力穩步提升,排名世界第二位,市場在資源配置中明顯的發揮出基礎性作用,公有、私有、外資等多種經濟共同發展的格局已經實現,對外貿易的快速增長在中國經濟版圖中也是一個亮點。
隨著中國加入 WTO,在中國化妝品巨大市場潛力和低廉的勞動力成本的吸引之下,世界上有實力的各化妝品跨國公司紛紛進入中國,或設生產基地或設采購中心,中國已然成為世界的 “制造中心”。可是,中國化妝品企業在這樣的潮流下,卻始終扮演著給別人做 “貼牌”的角色。
據了解,OEM的產品設計和經銷方在經營過程中利潤豐厚,而OEM的制造發相對處于不利地位,利潤有限,有時非常微薄,有人比之為“啃骨頭”,也有人稱之為“喝湯”,而人家則在吃肉。中國絕大部分做化妝品OEM的企業就處于喝湯和啃骨頭的狀態。
康柏利科技(蘇州)有限公司董事長毛建林說到:“OEM產生的驅動力,應該來自社會資源合理化配置,以免重復建設。”
對此,廣東省對化妝品OEM企業下重拳整治,對于沒有排污證及經營許可證實行強制關門停產。
毛建林指出:“另一方面,中國化妝品水平要達到一定實力,OEM是一個過程和手段。生產能力、研發能力上去了,才能保證產品的生產成本的降低和品質上升。”目前我國已經接受了OEM模式,越來越多的化妝品品牌方結合自身特點開展了形式不同的OEM合作策略。
未來,化妝品OEM市場發展可以從幾個方面來看,一是從市場發展來看,OEM產品會逐漸發展成為在硬件定制品產品及軟硬件集合的方式加上技術融合,為用戶提供更方便的軟硬結合的一體化應用環境。二是從形式上來看,OEM產品會逐漸被打包產品即為為廠商提供軟硬件解決方案鎖取代。三是從市場合作來看,OEM產品的合作會逐步向產品及市場的深度合作發展。而隨著硬件產品的技術的更新和發展,軟件產品的OEM會迎來更大商機。四是緊跟國家政策與經濟大潮,迎合市場需要,來開發產品。
打造核心競爭力,是中小OEM加工廠的生存之道
對于一個企業,做品牌是目的,做OEM是手段,通過OEM來獲取技術來源,生產來源,市場來源,在這個過程中,也可以增加品牌的含金量。
據了解,一家化妝品知名企業可能會為多家企業做OEM,對方可能同樣是知名企業,據有關人士介紹,一個品牌請另一個品牌為自己做定牌生產的,一定是自己想進入,但目前沒有把握的領域,而對方一定是在該領域有優勢的企業。對方利用各自的優勢,取長補短,互為補充,產生合力效應,共同開拓做大市場,這是一種高層次的OEM,這樣的合作引起了我們的深思。
中小型化妝品OEM加工廠的存在,必有它的生存之道,也就是核心競爭力的所在,廣東博然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總監方電力說:“專注于OEM生產,發揮規模經濟效應,實行總成本領先戰略。”同樣,對于化妝品OEM而言,實行差異化戰略主要是擴張其履行職能,例如從OEM向ODM的轉變。
從核心競爭力來看,中小型化妝品OEM加工廠有著不容小覷的優勢。廣州市大象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毛勇進告訴記者:“很多化妝品OEM大企業的確市場份額占比較大,但大型OEM企業的短板則是不能做到面面俱到,這就給中小型OEM企業帶來了發展與生存的空間。”中小型化妝品OEM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所在則是專注,專一從事某一個領域的研發,這是大型OEM企業所無法比擬的。
一言以敝之,核心競爭力是對手短期內無法模仿的,企業長久擁有的,使企業穩定發展的可持續性的競爭優勢。而中小型化妝品OEM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則是差異化的競爭,不依靠價格戰,而是另辟蹊徑,出奇招取勝。
目前化妝品OEM加工廠基于原技術得以生存,然而當原技術進入衰退逐漸被市場淘汰時,OEM企業將面臨較大的死亡威脅。換言之,OEM可另辟蹊徑,以長期積累的原技術經驗,開發關聯性新技術,以互補效應帶動原技術繼續增值,達到互補共融的技術成長局面,以這種技術組合建立自身的核心技術優勢,達到客戶的青睞。
不難看出,化妝品OEM加工廠的轉型,實際上在培養自己的一種新型能力,中國化妝品OEM正在構建自己的新型能力,即從大規模的生產到個體化定制的柔性生產、快速響應,全生命周期服務。同樣在中小型OEM企業中,注重單品項目的開發與轉型升級,才是當下解決企業生存之道的必然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