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關于化妝品生產制造企業被列入化工企業這一話題,在內部被廣泛討論,原因則是山東發生的一件“大事”。
2017年12月23日,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山東省化工投資項目管理暫行規定的通知》公告。該公告稱,《山東省化工投資項目管理暫行規定》(以下簡稱規定)已經省政府同意,要求認真貫徹執行。該規定適用于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行業分類代碼表》(GB/T4754—2017)中制造業25大類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其中2524煤制品制造、2530核燃料加工、2542生物質致密成型燃料加工除外)、26大類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其中2671炸藥及火工產品制造除外)、291中類橡膠制品業。這樣一來,分類代碼為“2682”的化妝品制造,也被列入化工類項目,需要嚴格執行該規定,比如,化妝品制造企業需要和普通化工企業一樣開展評級評價,進入專門的化工園區;新建、擴建項目原則上進入山東省政府公布的化工園區、專業化工園區或化工重點監控點建設;按照化工類項目一樣嚴格項目審批等。據了解,江蘇、北京等地,已經先山東一步,實施了這樣的規定。
對此,山東福瑞達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山東省化妝品行業協會輪值會長高春明積極站出來,代表山東省內化妝品生產企業發聲,強烈反映稱,化妝品生產過程能耗低、無污染,無安全風險,應與高污染、高排放及安全風險高的化工企業區分開。
在他看來,首先化妝品不屬于《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中鼓勵類、限制類、淘汰類項目,行業規劃和項目建設符合國家的產業政策。其次,2001年,衛生部將化妝品與保健食品、消毒產品等列入了健康相關產品。第三,從整個化妝品制造工藝來說,化妝品的加工制造主要是通過外購原輔材料進行簡單的混合、乳化和包裝,不涉及化妝品原料的提取和制造,過程中幾乎不會差生廢氣、廢料及其他化學物質污染。這個規定的具體執行應該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操作,化妝品制造不應被納入執行該規定的范疇。
高春明告訴記者,該規定一旦執行,對山東化妝品制造企業來說,將是重大打擊,更會影響到山東化妝品產業份額的擴大,讓廣大從業者“心碎一地”。
第一,從化妝品行業監管來看,化妝品企業的日常生產經營行為,同藥品、食品、醫療器械一樣,由食藥監局監管。而按照該規定,化妝品生產企業要進化工園區,會讓化妝品制造企業身處“污染源”中,與國家藥監局對化妝品生產許可的要求相悖,使他們無法取得《化妝品生產許可證》,無法正常生產。
第二,對一些準備進入化妝品領域的新制造企業來說,只有進入化工產業園才能獲批。比如山東某化妝品企業,就是因為這項新規定,買好了建廠地,卻無法順利獲批,進退兩難,十分難受。更打擊人的是,化工產業園由國家批準建立,不是所有地方都有,比如濟南就沒有,新的化妝品制造企業就會止步于此。
第三,增加很多制造成本,準入設限大大增加。比如化妝品塑封過程,會產生一些廢氣,按照規定中的要求,化妝品制造企業必須要上塔式蒸餾器回收廢氣,增加設備投入。但是實際上,做塑料袋的都不用這樣;比如還要做環評等一系列程序。
高春明談及,特別是對走規范化生產的福瑞達來說,該規定對它的影響,比一般企業更大。比如他們正籌劃建的一個2萬多平方米的新廠房項目,也處于一個十分尷尬的境地,需要付出的成本也會更大,這其實不利于市場的公平競爭。
為此,他于2018年1月31日向山東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發了《關于提請山東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重新考慮化妝品行業歸屬及與純化工企業區別對待的請示函》,有理有據將該規定的不合理之處,一一道來。此外,他還多方奔走,為化妝品制造企業謀求轉機。他告訴記者,“我們也知道這個規定短時間內不可能廢止,但是只要我們堅持為行業發聲,就有可能在執行的時候帶來有利方向的政策調整。”
如今,高春明的發聲,雖然還沒有明確回復,但表示相關部門已知悉。他期待的局面有望扭轉。中國美妝網也將持續關注。
(本文摘自中國美妝網,如有侵權,請聯系編者刪除)
相關文章:化妝品生產與銷售剝離是趨勢 化妝品代工廠仍大有可為